隨著“雙碳”戰略的推進,我國城鄉建設開啟了以綠色轉型為新篇章。建筑領域作為碳排放重點行業,其中,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減碳效果最為直接,具有顯著的碳減排效益。
建筑領域是碳排放重點行業,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比超過40%。作為全球基礎建設規模最大的國家,我國建筑垃圾總產生量同樣位居世界前茅,“十三五”末期年產量即已超過20億噸,這個數字也是國民經濟跨越增長的風向標。建筑垃圾的簡易、無序堆填,不僅增加了生態環境污染負荷、隨之帶來一系列社會附加成本和負面影響,而且忽略了其自身潛在資源價值屬性,與無廢城市和綠色建造的新型管理理念相違背。雖然建筑垃圾自身成分復雜、難于完全實現前端分類,但是通過過去二十余年的穩步發展,我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已經從溝壑填埋的“刀耕火種”時代逐步邁向了自動化生產的“新工業”時代??梢灶A見,“資源利用高效化”將成為建筑垃圾處理領域發展過程的永恒主題。隨著“雙碳”戰略的推進,我國城鄉建設開啟了以綠色轉型為新篇章。與新發展觀相適應,綠色建造作為新型建造方式,貫穿了建材生產、建材運輸、建筑施工、建筑運行、建筑拆除、廢棄物處置等六個階段。目前國內外碳減排研究主要集中在前面四個階段,對于生命周期的尾聲兩個階段涉獵較少。
然而,正是建筑物拆除后的資源化處理,使得建筑垃圾變為再生綠色建材,不僅成為了綠色建造的物質基礎,而且使得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循環變為了現實。
![]()